“立正!报数……”每天清晨,坐落临沧市镇康县县城北部山顶的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里,都会传来掷地有声的练习声。站在毗连中缅两国边境线的联防所里俯视,镇康县城和缅老街一目了然。
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担任守护着2.1公里长的边境线位联防队员日夜在此值守。作为“第二代”守边人,李俊学在2018年接过了父亲李开寿的守边“接力棒”。
从儿时起,李俊学就常常跟从父亲巡边。父亲巡边时的啰嗦至今仍会在他耳边回响:记取,这个石头便是界桩,这棵树是界桩,这条田埂也是……李开寿一边说一边将长在界桩旁的杂草除去。“自记事起,父亲每天都要巡边,他对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一目了然,三四十个能区分中缅边境实践走向的参照物都牢记在心。”李俊学说。
后来,上了年岁的李开寿又会叮咛李俊学:“今后我走不动了,不在了,你要常常上来(边境线),树不能被砍掉,这田埂也不能被挖掉……”从1955年李开寿开端巡边,到李俊学接过父亲的“接力棒”,现在父子两代人现已接力守边70年。
虽然现已“退休”,现在李开寿还会偶然沿着边境线逛逛看看,有时还会到联防所里看看儿子。比较当年,现在的巡查条件有了极大改进。联防所里建起了会议室、监控室、学习室,上级部门还给队员们一致配发了警棍、盾牌、钢叉、防刺服等器件,边境线上也修起了便道。对此,李开寿感叹道:“现在的条件真好,还能骑摩托车巡边。”
时任联防所长、边境联防第三联合党支部书记余红春说,作为党支部副书记,李俊学在巡查中不只要勇,更有谋。工作中,他充沛的发挥了解地理环境的优势,成功捕获多名犯罪嫌疑人。
2024年7月的一天,李俊学主张时任所长余红春:“咱们不一定每次都沿着边境线巡查,要把巡查的规模扩展。”余红春采用了主张后,联防所将巡查规模扩展到边境线邻近百米左右。三四天后,在间隔边境线多米的当地,李俊学发现了一个5厘米见方、用塑料袋包裹的不明物体。终究,警方查询得知该物品为毒品。
今年春节刚过,清晨一点多,李俊学和2名联防员发现了一名可疑人员的踪影。就在预备抓捕时,李俊学对立道:“这段地势很杂乱,易守难攻,利于可疑人员藏身并狙击。不如将他围住,等天亮后再施行抓捕。”所以,我们将可疑人员围了起来,并告诉周边的联防所前来援助。天亮后,多名联防队员一同将该可疑人员成功捕获。经查询,此人是私运团伙的一名成员。
近年来,为发挥好党建引领效果,镇康县成立了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,包含李俊学在内的一批党员凝集在一同,充沛的发挥演示引领效果,我们互帮互助、相互补台,一起守护好祖国边境线年以来,刺树丫口边境联防所帮忙抄获私运、偷渡、毒品等案子7起,移送涉案人员23人、现金285万元、毒品近200克、卷烟650条。
据了解,在镇康县共有50个这样的边境联防所,309名联防队员值守在96.358公里的边境线上。依据工作需要,这些联防所还会设置暂时卡点。卡点大多只要一顶帐子,有些甚至不通水、不通电。面临艰苦条件,联防队员中的党员总会首要站出来,首先报名值守,他们以担任实干带动其他队员守边护边,一起守护好祖国西南大门。